•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期刊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四个籼稻矮生性基因源的表型表现和遗传传递的研究

卢永根, 王国昌, 王润华

卢永根, 王国昌, 王润华. 四个籼稻矮生性基因源的表型表现和遗传传递的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87, (4): 20-31.
引用本文: 卢永根, 王国昌, 王润华. 四个籼稻矮生性基因源的表型表现和遗传传递的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87, (4): 20-31.
Lu Yonggen, Wang Guochang, Wang Runhua. A STUDY ON THE PHENOTYPIC EXPRESSION AND GENETIC TRANSMI SION OF FOUR DWARF-GENE SOURCES OF HSIEN RICE[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1987, (4): 20-31.
Citation: Lu Yonggen, Wang Guochang, Wang Runhua. A STUDY ON THE PHENOTYPIC EXPRESSION AND GENETIC TRANSMI SION OF FOUR DWARF-GENE SOURCES OF HSIEN RICE[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1987, (4): 20-31.

四个籼稻矮生性基因源的表型表现和遗传传递的研究

A STUDY ON THE PHENOTYPIC EXPRESSION AND GENETIC TRANSMI SION OF FOUR DWARF-GENE SOURCES OF HSIEN RICE

  • 摘要: 对窄叶青8号(矮生性基因来自花龙水田谷)、矮种水田谷、辐包矮21号和竹槌等四个籼稻矮源进行了研究。描述了它们在广州晚季自然条件下的表型表现。遗传分析表明:高秆对矮杆除辐包矮21号表现为不完全显性外,其余三个矮源均表现为完全显性。窄叶青8号和竹槌的矮生性均由一个隐性主效基因控制,同时携带一组具有正向效应和负向效应的修饰基因。矮种水田谷和辐包矮21号的矮生性则俱由微效基因控制。按超亲率大小,修饰基因效应强度的大小顺序为:竹槌>矮种水田谷>窄叶青8号>辐包矮21号。矮生性基因的等位关系分析指出:竹槌同矮仔占是互为等位的,窄叶青8号同矮仔占是互不等位的,从而推断竹槌同窄叶青8号也是互不等位的。根据矮生性基因的遗传方式和等位关系,把我国现有的8个主要籼稻矮源归纳为两类四群。此外,还就诱发突变和自发突变矮源的共性以及寻找或创造新的非等位矮源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810
  • HTML全文浏览量:  3
  • PDF下载量:  117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发布日期:  1987-10-09
  • 刊出日期:  1987-10-0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